在生活、旅游、电影等领域,我们时常可以听到“万籁俱寂”的描述,那么它指的是什么呢?
“万籁俱寂”是出自清代著名文学家陈维崧的《谢无量寺僧大智传》,原文是:“松风寺大智禅师,法圆时,昼夜山呼自相,谓之万籁俱寂。”
文中的“山呼自相”,指的是山间的风声、泉水声、鸟鸣声等自然声音,而“万籁俱寂”则是指那些声音突然间消失,只剩下一片寂静的状态。
这种“万籁俱寂”的境界常常让人感到无声、深远、安详,同时也给人一种神秘而又神圣的感觉。因此,“万籁俱寂”一词经常被用来形容一些宁静而美好的场景,比如月下的竹林、晚霞下的海洋等等。
除此之外,“万籁俱寂”还可以用来形容人的内心状态,比如一个人沉浸在自己的思考中,或者一段时间内没有被外界的干扰而感到的宁静。
“万籁俱寂”是一种充满韵律美感的状态,也是一种深邃而又美妙的情感体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