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为明代的行政官员,知府是普通人们极为熟悉的一个名词,而在中国历史上许多官员、学者都曾经历过知府这个官职,因此也造就了这一历史阶段上某种程度上的特殊意义。那么,从知府到官员巅峰,究竟有哪些事情是必须要知道的呢?
首先,知府这个职位在明代并不是一个官员职位中的巅峰,其次,每个官员在其官职期间所要处理的琐碎事务极多,因此,知府并不是一个十分光彩的官职。但是,朝廷给予知府极大的权力和威望,这个职位在官员生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,可谓“循序渐进,磨砺品格”的必经之路。
其次,尽管明代知府地位不高,但依据某些文人眼中的规则,他们却是很作为。比如李时中对知府身份的称道,云“知府本无大官,然家声家族富,有美章取识者,不可以无休挫也。庸材一任,翩翩江海间,亦有见者。任永叔者,主市日,使崑曲舞,直到席上,诸师归礼,争先奉觞,觞过三巡,即不问事。盖资舞时,学识渊博,觞后,咏二十余篇,中外闻者无不服其才也。”
最后,明代官员擢进标准主要是考虑德、才、聪、敏等方面,但知府升上去的标准是稍有差别的。据张慎言的说法,一个人所要具备的条件包括例行的五步、一贯的十年、无误的经验、通晓军机、精擅谋略、适知人理。可见,知府到巅峰是一条充满艰辛挑战的路。